各位看官,你打酱油的时候,会看配料表吗?知道该看哪些指标吗?如果知道的话,知食君要很遗憾的告诉你,你认真研究的这些可能都是假的! 这可不是开玩笑,而是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中反映的真实情况。在该机构近期的抽检报告中显示,款酱油样品,涉及48个品牌合格率只有76%,其中有29个样品存在虚假标识等情况! 知食君在“黑榜”上看到,有23个样品营养成分标示数值与实际检测数值不符,就连李锦记、加加、海天等知名品牌也不让人省心。李锦记的锦珍生抽钠含量检测值超过标识值,加加的儿童酱油检出的钠含量比部分普通酱油还高;还有海天酱油样品,在营养素参考值(NRV)方面不符合标准规定等等…… 但这次抽检中最让人吃惊的,是有一些酿造酱油产品检测出其核心成分——氨基酸态氮含量极低,甚至可以说没有。 先科普一下,氨基酸态氮也叫氨基氮,是酱油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酱油鲜味的主要来源,也是区分酱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酱油等级也越高。根据GB-《酿造酱油》规定,酿造酱油的氨基酸态氮不得小于0.40g/ml。 但在这次抽检中却发现,蟹园牌红烧老抽、华凤伊俐家牌草菇老抽、廣祥泰牌鸡饭老抽、冠威牌白酱油这4款被抽到的“酿造酱油”样品,氨基酸态氮含量均低于国家最低限定标准。其中,蟹园牌红烧老抽检测到氨基酸态氮含量只有0.01g/ml,是国家最低标准的四十分之一,华凤伊俐家牌草菇老抽的样品更是几乎检测不到氨基酸态氮! 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样品不仅达不到我国酿造酱油的最低标准要求,甚至不能称为酱油! 不过要注意的是,其他酱油产品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是否可信,可能也要保持怀疑态度。因为这次抽检发现,有超过70%的酱油产品,都使用了增鲜剂。 知食君上面也提到了氨基酸态氮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国家标准对氨基酸态氮的严格要求,所以许多企业也热衷于在酱油中添加增鲜剂或者其他类似物质。某检测机构高级工程师刘爱萍解释,这些东西(增鲜剂)能使酱油风味更加丰满,有可能有些酱油它的等级达不到原来这个等级,通过谷氨酸钠(一种增鲜剂),通过增加味精来提升它的等级。 另有检测人员表示,目前我国并不限制增鲜剂在酱油中的使用,但是企业使用增鲜剂的目的不应该是用于应付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检测,这种针对性的应付背离了酱油标准制定的初衷。 面对76%的合格率,知食君实在有些无言以对,而没有核心成分、虚假标识,以及不知道能不能信任的增鲜剂,不仅让人觉得荒唐,还有对酱油行业或多或少的失望。消费者没有“火眼金睛”也不能随身带着检测器,钠、氨基酸态氮这些含量是否达标,只能依靠企业的诚信,以及政府的管理和监督。既然行业里“打酱油”的部分已经现出原形,也希望企业和政府能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让大家能继续愉快地“打酱油”吧! |